「一次得救、永遠得救」的根源

Scroll down to content

170px-John_Calvin_-_Young.jpg

「一次得救、永遠得救」的根源

The origin of “Once saved always saved”
作者:馬強盛/顏美娟夫婦
2009/2/12

「一次得救、永遠得救」的根源
https://repent-pray-revival.org/2019/02/16/the-origin-of-once-saved-always-saved/

加爾文把人活活燒死的證據
https://repent-pray-revival.org/2019/02/28/proof-that-calvin-burned-someone-alive/

「歪理不會因為被大眾接納而演變成真理;而真理不會因為不被接納而變成為歪理。」 -匿名者

首先,什麼是「一次得救、永遠得救」歪理?

直到今天,仍然有些加爾文主義者(Calvinist)的牧師認為:基督徒一次得救,就永遠得救,即使「犯罪不願意悔改」,仍然不會失去救恩。換句話說,他們相信一個基督徒可以殺人、犯姦淫100次,還是不會失去救恩。這個概念就像加爾文所相信的一樣,他自己殺人不悔改,他也不認為自己會失去救恩。有些人稱這種相信是「極端加爾文主義」(extreme Calvinism)

「一次得救、永遠得救」或「聖徒永蒙保守」的說法很容易就可以被追溯到加爾文(John Calvin, 1509-1564)。但是加爾文的各樣說法可以被追溯到更早的奧古斯丁(Augustine of Hippo , 354-430)奧古斯丁開始了「聖徒永蒙保守」(Perseverance of the saints)的說法,而後來被加爾文而提倡和支持。資料來源:《Paul and Perseverance》Judith M. Gundry Volf, p. 1。

根據教會歷史,「一次得救、永遠得救」的說法和基本加爾文主義是由奧古斯丁在第五世紀開始的。資料來源:《The Five Points of Calvinism》加爾文五要點, by Steele and Thomas, p. 19。

教會歷史告訴我們,奧古斯丁是加爾文主義的發起人,包含「一次得救、永遠得救」、預定論等等。而預定論是加爾文主義的根基。加爾文乃是系統化奧古斯丁所提出的說法,而奧古斯丁捍衛和傳揚天主教信仰。資料來源:《The Encyclopedia Americana International Edition, Volume 2》美國百科全書國際版, p.686

Seghers, Gerard, 1591-1651; The Four Doctors of the Western Church: Saint Augustine of Hippo (354-430)  –奧古斯丁說:惟有天主教徒才能夠承受永生

另外,奧古斯丁教導人說:惟有天主教徒才能夠承受永生,非天主教徒都被稱為異端資料來源:《The Faith of the Early Fathers, Volume 3》by W. A. Jurgens, p. 25) 這種說法代表基督徒都無法承受永生。

奧古斯丁曾經逼迫、殺害和強迫「異教徒」信天主教,他說這樣異教徒才不會在下輩子受到永遠的刑罰。奧古斯丁告訴天主教會的軍隊要逼迫「異教徒」,並強迫他們信天主教,不願意信教的都會被逼迫。結果就是,在西元1212年和1226-1244年的十字軍中,發生了恐怖的大屠殺。在1244年,許多庇里牛斯山(Mont Segur)的阿爾比人(Albigensian)都被活活燒死。

150多年後,西元1415年,著名的約翰胡司(John Huss)支持威克理夫(Wycliffe)的教義,並且反對羅馬天主教皇和紅衣主教(cardinals)他最後被天主教的監督活活燒死。

歷史證據:

《The Encyclopedia of Religion》by Mircea Eliade, Volume 11, p. 255

《Foxe’s Book of Martyrs》(福克斯殉道者名錄) by John Foxe, p.79-85

奧古斯丁說,只要受嬰兒洗禮就可以重生(《Evangelical Dictionary of Theology》 p. 107)。但是聖經從未說嬰兒洗禮可以拯救任何靈魂,這種說法連一個聖經根據都沒有!

奧古斯丁又說,耶穌的母親馬利亞是無罪的,這種說法也沒有聖經根據。反而,這是把人偶像化。《Christianity Through the Centuries》by Earle E. Cairns, p. 160)

奧古斯丁提倡馬利亞崇拜,根據聖經,這就是拜偶像(出二十4-5)。 (Philip Schaff, History of the Christian Church, Volume 3, p. 441)

奧古斯丁說:「如果從社會中除去娼妓,你將無法解決動淫念的問題」。然而,基督徒都知道,神和耶穌都說姦淫是罪(出二十14;太五27-32),神也不允許人把妓女當作職業,因為聖經說:「以色列的女子中不可有妓女」(申廿三17)。

而且耶穌說:凡看見婦女動淫念的,這人心裡已經與她犯姦淫了(太五28),而犯姦淫的若不悔改,必受審判,聖經說:「淫亂的、姦淫的,不能承受神的國,並且要丟到燒著硫磺的火湖裡,這是第二次的死」(林前六9-10;啟廿一8)。

Augustine explained: “If you expel prostitution from society, you will unsettle everything on account of lusts" Source:  http://www.brown.edu/Departments/Italian_Studies/dweb/society/sex/prostitution.shtml

請問,奧古斯丁憑什麼認為自己的說法都是對的,而對於反對他的人,奧古斯丁為什麼有權柄可以把人燒了呢?

目前,在台灣和美國,盲目擁護加爾文主義的牧師會說:「加爾文是「神學之父」是位偉大的神學家。」

這種殺人不悔改的人竟然可以做「神學之父」,這真是荒唐!

請問,為什麼擁護加爾文主義的牧師要稱這種殺人又不悔改的人為偉大的神學家呢?他至死不悔改,他現在就已經在地獄了!他的神學有問題,為什麼要盲目推崇呢?

由於奧古斯丁合理化殺人的行為,加爾文也接著繼承。他們自己的理論仍帶著天主教的教義,但是他們卻高舉自己的理論是真理。無論如何,他們殺人又不願意悔改是事實,而今天卻有人要推崇他們的神學比聖經還要高。

加爾文犯了褻瀆神的罪

想想看,加爾文主義的根源者(奧古斯丁)是一個羅馬天主教徒,是一個從未悔改的殺人犯,和一個拜偶像又不悔改的人。而加爾文瞎眼到一個地步,竟然稱奧古斯丁為「聖父」(holy father) (C. Norman Sellers, Election and Perseverance, p. 7)。而根據約翰福音十七章11節,惟有耶和華才是聖父。竟然加爾文稱一個人為聖父,這就是犯了褻瀆神的罪(blasphemy)。

請仔細思考,按照現代加爾文主義的說法,「至死不悔改的,從未得救」。那麼,加爾文、奧古斯丁這二位至死不悔改、從未得救的人,竟被稱為神學之父,這豈不很荒謬嗎?

blind.jpg -耶穌說:「瞎子豈能領瞎子,兩個人不是都要掉在坑裏嗎?」(路六39)

加爾文是創立長老會的人,所以今天大部分的長老會都是推崇加爾文主義。

大致而言,以下的教會是反對「一次得救、永遠得救」的:衛理公會、拿撒勒人教會、自由意志浸信會、五旬節派、四方教會、加略山教會、神召會。(Wesley Churches, Methodists, Nazarenes, Free will Baptists, Pentecostals, Foursquares, Calvary Chapel, Assemblies of God, etc.)

然而,盲目支持的有:大部分長老會、大部分路得會(信義會)、清教徒、一些浸信會、一些靈恩派教會、一些地方教會。(Almost all Pysbertians, Luthers, Puritans, some Reformed Baptists, some Charismatics. )

你們豈不知不義的人不能承受神的國嗎?不要自欺!無論是淫亂的、拜偶像的、姦淫的、作戀童的、親男色的、偷竊的、貪婪的、醉酒的、辱罵的、勒索的,都不能承受神的國。」(林前六9-10)

保羅在加拉太書又對基督徒說:「姦淫、污穢、邪蕩、拜偶像、邪術、仇恨、爭競、忌恨、惱怒、結黨、紛爭、異端、嫉妒、(兇殺)、醉酒、荒宴等類。我從前告訴你們,現在又告訴你們,行這樣事的人必不能承受神的國。」(加五19-20)別忘記,哥林多前書和加拉太書都是保羅寫給基督徒的(林前一1-2;加一1-2),是在針對基督徒講話,而不是針對未得救的人。也就是說,犯罪又不悔改的基督徒,就會失去救恩。

神親自說:「惟有膽怯的、不信的、可憎的、殺人的、淫亂的、行邪術的、拜偶像的,和一切說謊話的,他們的分就在燒著硫磺的火湖裏;這是第二次的死。」(啟廿一8)

lake_of_fire

12 Replies to “「一次得救、永遠得救」的根源”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